close

今天,我在某討論區看到其中一篇文章,不禁感慨起來……

http://www1.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6671086&extra=page%3D1

(註:由於內容太多,恕小妹無法盡錄,有關詳情煩請大家直接前往有關網址瀏覽。)

當我看過有關的討論串後,驀地回想起早前與其中一位朋友討論求職面試的事……

當時,我這朋友提出的論點,大致是提及僱主聘請人才時,學歷乃首要考慮條件。她在此舉出一個例子:

兩位求職者,同樣剛好大學畢業。其中一人在會考及高考皆有全優 (下稱A grade)成績,但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另一人則沒有取得A grade,卻曾有過兼職經驗。兩人在正式面試時,臨場表現不相伯仲,同樣取得考官頗高的評價。我的朋友說,假如她是僱主,她會考慮聘請曾在公開試中取得全A grade成績的應徵者。她的解釋是:學歷愈高、成績愈好的應徵者,獲聘的機會愈大。她所說的其實沒錯,不過她忽略了一些最重要的地方,那便是考慮應徵者的工作經驗,以及其對有關工作的誠意程度。當我聽到這位朋友這番言論後,不曉得該否說她「膚淺」好了。

在和這位朋友討論過後,我也在此分享一下自己身邊的事例:

我一位親戚任職的公司,曾經安排兩位應徵者面試。這兩位應徵者,一人是大學學士畢業,另一人只是IVE的高級文憑畢業。這兩人的共通點是,過往從沒任何工作經驗。他們在整個面試的過程中,同樣不相伯仲。當他們完成面試後,僱主經過多番評估及考慮,最終決定聘用後者。原來,這位僱主重視的,是應徵者對有關工作的誠意。當然,工作經驗、學歷亦是其考慮因素之一,但面對兩位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徵者,他還是考慮當事人對工作的熱誠。

從小妹身邊的事例,可見在某些情況下,除了學歷及工作經驗外,對工作的熱誠及誠意亦是僱主考慮聘請與否的必要條件。但是,為何在近十年來,隨著回歸後變成以知識型作主導發展後,不少公司不管聘請甚麼職位(就連基層職位如辦公室助理、初級文員),都以學歷作主要、甚至唯一的取決條件? 近數年來,我看過多類求職公司,甚至勞工處,只見不少基層職位,最基本學歷要求都要達到預科、甚至大專程度。為何連一些大學畢業生在應徵某些職位(如初級行政助理),月薪也與同等學歷畢業的基本要求相差一截? 為何就算透過自學取得一些額外技能,卻因為沒有就讀相關的課程、沒有取得相關的證書而難以/甚至無法從事那專門的工作,最終只有不斷地「騎牛搵馬」的份兒? 難道所謂的「知識型社會」,只是一些商業主導者、甚至只著重經濟發展的政府的玩意兒?

比較可悲、卻現實的現象,莫過於一些在某些行業從事多年(最少五至十年以上),有著一定程度的工作經驗的員工,竟然因為其學歷未符合社會所需求,又或者比較年長,最終無法成功與一些剛好學位畢業,但工作資歷尚淺的年輕一群競爭,爭取公司內更高的職位。難道在現今的社會來說,無論有多少工作經驗,始終敵不過年齡及學歷的限制及要求? 再者,有些公司聘請一些從事某部門的職位的員工時,在員工正式入職時,卻要求他一併負責其他部門的職務,更甚的是,為了協助公司完成那些繁複、多重的職務,員工不惜超時工作,有時候甚至連自己的私人時間也逼不得已犧牲掉。可是,為何這些員工卻得不到合理的薪酬? 到底僱主在聘請員工時,是否只懂「以最低成本去聘請『十項全能』的員工為公司賣命」? 這些僱主有這種心態,是否因為想「節省成本」? 假如他們真的想這樣做,那麼為何還要聘請員工?

更甚的是,自從放寬移民政策、實施優才計劃後,愈來愈多從內地來港定居的人士,與香港人一同爭奪職位。與內地人士一同競爭以成功爭取工作,更令求職前景艱鉅的香港人雪上加霜......

既然政府多番強調香港在沙士過後,經濟復甦起來,為何上述的情況直到現在仍然存在? 政府口中所云的「經濟復甦」,其實是否作為對外掩飾「香港經濟發展仍未見樂觀,卻擔心這種情況會削弱香港在國際的競爭力」的藉口? 自去年起,香港的失業率每下愈況,當中其實是否因為愈來愈多內地移居香港的人士成功在香港就業,間接造就失業率下降? 這還真不得而知了......

與其放寬移民政策吸引外地/內地人移居香港就業以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何不推行合理的措施及指引加強管制企業的管理及聘請員工問題以改善工作質素,提升公司整體士氣,從而令本地求職者對就業前景回復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visible 的頭像
    Invisible

    Vestige of Reality

    Invis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