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3:由於最近部落格陷入混沌及低潮,小妹對寫專題文章失去頭緒,加上最近迴響率偏低,種種問題導致我對更新文章產生恐懼。故現階段需要暫停更新。
接下來的更新,將會因應情況,大概會待半個月後才能繼續進行了......

前言:

Quoted fromace0156 - 【鄧麗君的歌真是太好聽了 唱到丹麥去了呢】中國先生Kinamand

先謝謝姬蝶上面的文章,讓我終於能夠對接下來要寫的文章有了頭緒了:P

話說自從印傭Lee進駐我姊家,對學習外語抱有很大興趣的小妹,心裡不時想著,這搞不好是我學習直接用外語溝通的好機會。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亦為了方便與印傭Lee溝通,我決定把心一橫學好印尼語。只是,無論我家人還是朋友同事,都覺得是印傭Lee應該要熟練中文......

其實,以上分享的,正是我以下本來很早就想找機會分享的專題......

很久以前,香港都曾經拍攝過《重慶森林》這電影。雖然這套電影我只聞其名,並沒正式看過,不過當我看見這電影名稱,就會讓我想起「重慶大廈」。相信很多認識香港生活文化的人,都很清楚「重慶大廈」正是身處尖沙咀繁華的彌敦道,一個聚集了少數族裔的部落。在這裡,無論是遊人、住客還是四周的店舖,都充滿很濃厚的「聯合國」氣息。這座重慶大廈,彷彿是生活在香港的少數族裔的標誌及價值。

在這裡,我並非想介紹這座「重慶大廈」,而是想分享一下在香港的少數族裔的故事......

不久前,我看過某記錄節目,是關於一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 - Vivek Ashok - 分享他在香港的生活經歷。雖然有關的特輯在youtube無法找到,但我卻找到有關他的另一則故事:
(按:以下的片段獨白將會由Vivek本人親自講述。只要大家有興趣看,就會不難感受到他的廣東話有多流利:P)

除了看過Vivek的故事,很早前,我亦看過關於在香港生活的其他少數族裔的種種經歷:

(按:由於以下片段比較長,若大家有耐性及興趣亦歡迎抽空收看:P)

當時我一邊看這單元,腦海裡一邊浮現兒時的回憶......

還記得小時候,我住的圍村都住了一些巴基斯坦人。當時,我和村內一些年紀相若的小孩們幾乎天天都在家外附近玩耍。我們認識了一位名叫「Aslan」的巴基斯坦藉的男孩,並不時稱呼他作「阿差」、「嚤囉差」與「As『差』」甚麼的。後來,Aslan的媽媽以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告訴我們,別稱呼他們作「阿差」。在我長大後,我才意識到「阿差」是侮辱印巴裔人士的稱呼。回想起來,覺得自己從前的行為很惡劣。從有了這種意識起,平時除了嚴禁自己說這侮辱性的稱呼,在幫我媽打理店舖時,要是看見少數族裔的顧客﹔或者在街上遇見一些不同種族的途人,我亦會盡量友善對待。就連現在,只要在印傭Lee面前,要是家人以她的母語開玩笑,就像將「Terima Kasih」說成廣東諧音「等你阿媽嫁先」、甚至將「Siang」惡搞成「屎坑」,雖然我表面上不以為然,內心還是有點不大高興。

要想在異鄉落地生根一點也不容易,至少,熟練異地的語言是適應不同環境的第一步。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曾經在台灣留學。記得她初到台灣,普通話不大靈光,更別遑論完全不懂台語。不過隨著時間過去,她除了本身的語言,亦能通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及台語。有些台語,更是她本人教我認知。有時我會很佩服那些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少數族裔,明知廣東話一點也不易學,亦會很努力去學習,甚至努力去適應香港的生活環境,努力去融入華人社會圈子。至少,他們比一些就算移居外地仍堅持要求別人熟學自己語言溝通的人還要值得尊敬。

「就算努力付出,亦未必得到正面的回報。」這番我經常強調的說話,總是出現在香港的少數族裔身上。不管他們的英文有多厲害,身在曾經以英文最吃香的香港,打從回歸後的今時今日,只要中文學不好,亦未必能夠覓得高薪厚職。從第三段影片中,可見一些印巴裔人,即使有香港身份證,而且曾在英文科考取佳績,畢竟不是中文科考不好就是從沒考過,結果在畢業後,求職時處處碰壁,大多只能從事體力勞動的基層工作。這種現象,在我看來感到很諷刺。在香港仍是英殖時期,就以警隊為例,當中以包括印巴裔的外國人佔大多數。可是,現在連投考警察,都需要精通中文。而且我看過一些求職廣告,亦發覺不少文職工作都要求精通兩文三語。這種要求,對於雖然懂說中文,卻不懂寫與閱讀中文的少數族裔來說,亦構成了障礙。

大約五年前,因為參與某電視表演節目成名的印度裔香港藝員喬寶寶,正是其中之一。曾在懲教署任職了十六年二級懲教助理的他,因為不懂寫中文,一直都得不到晉升機會,最終落得黯然離職的結果。所幸的是,因為他精通廣東話,最終能夠在演藝界得到賞識,參與過不少演出,好讓一直背負著不懂閱寫中文的遺憾的他,總算尋覓到半點安慰。像他這種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的人才,本來應該得以好好重用及重視,不管來自甚麼國籍都是一樣。

除了求職困難,無論付出過多少努力,很多少數族裔仍然難以融入華人的生活圈子。不是因為語言不通 – 畢竟不少少數族裔能操流利的英語及廣東話,而是不少香港人都嫌棄他們的膚色與氣味,不僅覺得擁有偏深膚色的都是下等人,很多時還因為少數族裔擁有獨特的體味就認定他們骯髒。在我任職的大企業,甚麼國藉的員工都有,難道因為部分同事的種族、膚色等與我們不同就要排斥他們,不願與他們共事嗎? 在主張平等的工作環境下,這是不可能亦不容許的。可是,明明已經設立了平等機會委員會,怎麼在現實生活中,歧視的情況仍一直存在? 到底是有關機構監管不力,還是大家某些思想觀念早就根深蒂固?

看見這種情況,有時我都會想,香港不是本來是華洋共處的國際都會嗎? 為何自從回歸後,為了突顯中文在國際的地位,就可以不惜連過去的固有文化價值都要犧牲及改變? 是否為了提升華人社會的地位,就可以一直歧視及排斥非我族類? 說穿了……甚至這些本來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 為的只是捍衛自己的民族尊嚴? 既然前來移民的外國人也肯努力入鄉隨俗適應我們的生活環境,那麼我們為何不好好把握機會去了解與接觸他們不同的語言、文化及生活風俗?

至少,就算印傭Lee應該學懂廣東話,我還是會樂意學習她的母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is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