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沒想到之前寫的一篇平平無奇的小品圖文,竟然引來一些迴響。現在,我決定繼續小品文系列。這次想分享的,就是關於「吃」的故事。

 

「民以食為天」,大概成為中國人生活中最講究的一點。不少香港人,都認為真正的美食最重要還是「色、香、味俱全」。由於是國際化都市,不少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美食,在香港每個角落都能夠找到。然而,當中最感到可貴的,還是屬於香港本土的美食 – 哪怕只是看來平平無奇與大眾化的街頭小吃。 

 

茶,除了是中國遠古以來最重要的文化,亦是香港的茶樓絕不可或缺的飲料。無論是濃郁的紅茶 – 鐵觀音、普洱、壽眉,還是清淡的綠茶 – 茉莉、水仙、龍井、碧螺春,都成為大多數香港人的最愛、亦最常點的茶類。儘管我不大喜歡濃茶的苦澀,有時候只要從白開水中混和少量的茶,亦蠻合乎我個人的口味。當然,若可以的話,我與家人品茗時,也會帶同私家茶葉泡茶。在家中,我們偶爾泡一下茶,當中連茶包亦不放過。對我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帶有水果香味的茶。

記得周星馳在香港電視劇《蓋世豪俠》中,其中一句讓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對白:「坐低,飲啖茶,食個包。」既然有「茶」,又豈可缺少伴茶的食物? 在茶樓,最常見的還是點心。

每次到茶樓,我們點的總離不開一些點心。蝦餃、燒賣、牛肉丸、排骨、春卷、叉燒包、小籠包……這些看來五花八門的點心,都是我從前到現在都常常吃的。

除了這些點心,最近我和家人都愛上了吃灌湯餃。

這種浸在熱烘烘的湯中的大餃,裡面都是以碎豬肉混和干貝作主要餡料。弄破了的餃子皮,當成粉條般吃,一樣很美味。

在茶樓,我最常吃的糕點,正是馬拉糕。

不同種類的馬拉糕,無論是清蒸還是加添奶黃及梡仁的我都嚐過。各種口味亦都帶出不同風格。奶黃馬拉糕仿如甜美的、人見人愛的可人兒;加添梡仁的馬拉糕,感覺像在沉悶乏味的人生中注入了色彩。至於傳統的、宛如海綿的清蒸馬拉糕,雖然外表較粗糙,卻是最具歷史性的。

我媽最愛吃的,倒是笑口棗及煎堆。

對我來說,無論是笑口棗還是煎堆,除了外形大小及有沒餡料的分別,表面上他們宛如兩兄弟。記得中學時上家政課,我曾經學習弄笑口棗。當然,不擅長烹飪的我,最終弄出來的幾乎完全無法入口。

除了上述的點心,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腸粉。

無論與家人還是與同事前往茶樓,我們必然會點選各式各樣的腸粉。牛肉腸粉、蝦仁腸粉、叉燒腸粉、鮮帶子腸粉…….這些五花八門的餡料,都給一層質感很薄、卻顯得不大透明的純白色粿條包裹著,讓大家幾乎難以猜得出裡面到底是甚麼餡料。不過,只要是美味的,甚麼餡料都沒關係。除了清蒸腸粉,還有煎蝦米腸粉。這種腸粉,從前都是由一些傳菜員即場煎出來。

腸粉,不一定是茶樓的專利。在不少街頭小吃店,也很容易找到。

在街頭小吃店的腸粉,大部分都是煎的陽春腸粉。這種腸粉,上面灑上芝麻,亦會伴隨鼓油、甜醬、辣醬及花生醬。以有味隨無味,以香脆伴爽滑,正是這種煎腸粉的主要特色。

既然介紹街頭小吃,又怎少得這些「靈魂」?

炸魚丸、魷魚、豬皮、豬大腸……這些都給變成「串燒」。這些「串燒」,通常會給放在一格又一格盛載不同口味的調味汁中。平時雖然比較少吃這類小吃,不過我還是最喜歡吃炸魚丸,無論是原味、咖哩味還是辣味的都一樣。街頭小吃的表表者,正是「煎釀三寶」。

「煎釀三寶」,是將魚肉醬塗在一些蔬菜 – 青椒、茄子及辣椒之類上面,然後一整塊放在偌大的鑊中炸成金黃色的煎餅。畢竟我不大喜歡吃這些蔬菜,加上感覺太油膩,請恕我與這大明星無緣。然而,當中的代表性卻為廣大市民所肯定。除了「煎釀三寶」,以下讓人亦愛亦恨的小吃,同樣在街頭小吃界很有名。它,正是臭豆腐。

我不清楚當中的特別氣味,是出自甚麼調味及醃料,而這種氣味亦讓我敬而遠之。然而,只要喜歡它,就會樂意欣賞其當中的味道。

碗仔翅,同樣在街頭小吃中大受歡迎。雖云是翅,當中其實是用了素翅,而非真正的魚翅。對於響應環保罷食魚翅的一群來說,這種碗仔翅大概不會因其名而給排斥吧? 而且,要是這種由素翅、芽菜及肉碎混煮在一起的湯羹,再加添生菜條,相信會更為美味。

相對西式甜點,中式甜點雖然比較油膩,卻不感覺太甜。

 

這名為砵仔糕的,原本是以黃糖及糯米粉製成,然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而得名。到了後期,除了廣泛至使用白糖及冰糖,亦改以放進一個小瓷碗中蒸熟。蒸熟了的砵仔糕,是以兩支長竹簽作主幹,為的是方便大家進食。直到現在,已經有大部分砵仔糕裡面添加紅豆。畢竟感覺比較膩,對我來說,一個砵仔糕的份量,相當於差不多一整碗飯的份量。

雞蛋餅,俗稱「雞蛋仔」,與格仔烘餅一樣,都是我最愛吃的港式街頭甜點。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嚷著要買雞蛋餅,畢竟從那時起我已經給當中的香甜味、還有外表爽脆內裡鬆軟的質感深深吸引著。直到現在,有時當我感覺肚餓,寧願買雞蛋餅也不願買其他零食。至於格仔烘餅,因為感覺吃起來比較笨拙,不像得雞蛋餅般吃得那麼輕鬆,我同樣少吃,不過將煉奶、花生醬及椰子碎混和在其中,亦一樣美味。當然,若要我選擇,我寧願只選擇以煉奶作主要醬料。

最初,我對糖蔥餅這種懷舊小吃的印象,是由一些蔥製成的燒餅,直到我親自品嚐後,才知是另外一回事。這種甜點,是將煮熔的蔗糖連同麥芽糖一同製作成猶如泰式傳統笛子般的糖餅,然後加添椰子碎及花生碎,最後給一塊薄薄的餅皮包裹著。隨著打擊無牌小販愈來愈嚴厲,只有在小販中找到的糖蔥餅,在香港已經愈來愈罕見。記得有一次在回家途中,給我看見一個售賣糖蔥餅的小販子,頓然感覺難能可貴。

車仔麵,已成為大眾心目中的美饌佳餚。車仔麵款式百花齊放,無論是全蛋麵、米粉、河粉,放進清湯底、牛腩湯底、魚湯底,再配合牛腩、魚丸、雲吞、水餃……一樣是非常美味。就算是老字號還是成名的車仔麵店,售價也一樣經濟實惠,讓大眾容易接受。有時候,我亦會與朋友們一同去光顧「肥哥車仔麵」,都是冒名而光顧,畢竟這家車仔麵店,曾經接受過雜誌訪問。

介紹過車仔麵,我實在無法忽略茶餐廳腿蛋麵的存在價值。

從小到大,腿蛋麵都是我的最愛。每次光顧茶餐廳,無論早餐、午餐還是晚餐,我都例必點選它。對我來說,腿蛋麵大概成為茶餐廳熱食的代表。

除了腿蛋麵,港式蛋撻、菠蘿油還有法蘭西多士亦是茶餐廳的靈魂。

菠蘿油這種包,讓我想起港產小品動漫《麥兜故事》。說實在的,相對菠蘿油,我比較喜歡蛋撻,感覺裡面那給凝固得像燉蛋的奶黃,味道甜起來亦很讓人討喜。

記得從前在茶餐廳,我媽總是點選法蘭西多士。很多時,我總會目不轉睛地凝望著她提著一壺糖漿,朝向西多士倒下,然後混和上面的牛油,感覺很美味。從那時起,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去吃。當然,要是我自己,亦不會主動叫這道甜點。

奶茶與檸檬茶,亦都不經不覺間成為茶餐廳飲料的主要標記。

在市面,亦都有售賣紙盒裝及罐裝的相關飲料。不過相對起來,還是在茶餐廳出品的奶茶及檸檬茶比較好喝。在一些比較高格調的餐廳,亦都提供顧客自行調製的茶品。我比較傾向這種方式,畢竟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自行調整茶品中的甜味。

美食,不一定只有在高級餐廳中找到,要想滿足口味,更不需要只吃山珍海錯。有時候,平凡的小吃,只要細心品嚐,一樣吃得出獨具不同風格的風味。至少,對我來說,這些街頭小吃、茶餐龐食物、還有茶樓點心,才真正蘊藏香港本土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is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