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去觀賞《擊情手足》時,無意中看見另一套電影的宣傳廣告。我利用等待入場的空閒時間看這套電影的簡介,單是看到有「丹麥版告白」這形容焦點,就讓我下了期待這電影的打算。等待了差不多半個月,我終於可以觀賞這電影,正是《愛有新世界》(台譯《更好的世界》),英文譯作" In a better world " 。


另外加上trailer:

雖然在香港,《愛有新世界》幾乎完全沒宣傳,亦只有兩間戲院有上映,不過,這電影卻在不久前擊敗了《告白》,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反正當中的題材蠻合乎我口味,加上之前亦看過《告白》,難得能夠在只偏重商業化的香港上映,我怎能錯過?

一場校園欺凌,將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生交織在一起。伊利斯與基斯頓 - 一個生於父母離異的瑞典家庭,又經常遭遇校園欺凌;一個經歷母親過世,與父親從倫敦搬到丹麥。兩個不同背景的初中男生,同樣無法接受自己的家庭支離破碎。這些遭遇,更讓他們潛藏著憤世嫉俗的基因。面對社會上的霸凌及暴力,他們亦認為只有以暴易暴是唯一能夠遏止這種悲劇的最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伊利斯的父親安東從事無國界醫生,身處相隔瑞典甚遠的國境之南非洲難民營,終日面對當地苛刻的環境 - 物質生活落後,不時發生屠殺孕婦事件,他感受到生命與世事的無常。儘管面對醫療設備的簡陋,甚至要應付曾經作惡多端,傷害過不少無辜百姓的傷病者,他仍然會盡力拯救每一個人的性命,一方面出於職責及使命,一方面亦不希望看見有人死去,只希望所有人能和平地活著。一場表面看來普通的街頭欺凌,將這兩個家庭牽絆在一起。不忿慈父仁醫安東遭無理羞辱的基斯頓,決意為好友出頭,串謀伊利斯對這位欺凌者展開報復行動。報復與寬恕,在這兩個家庭間已不經不覺間築起一道薄紗。以上這些,正是《愛有新世界》的故事情節。


從讀書時期起,我一直偏好外國電影。除了能夠接觸不同語言,最重要莫過於大多數外國電影比港產電影更有內涵及深度。最近這幾年,受到一位喜歡看寫實電影的朋友影響,除了喜劇,我幾乎每次看的電影,都傾向反映社會現實。當然,另一個原因是這陣子自己從不同媒介得知社會上愈來愈多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這些陰暗面,因為我無法平鋪直敍,只有透過電影及其他作品有感而發。除了三年前的《火線交錯》、《天水圍的夜與霧》及《告白》,還有不久前看的《擊情手足》,最讓我感受很深的,就是這套電影。


「冤冤相報何時了?」、「只有愛與寬恕才能夠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及暴力」,正是《愛有新世界》的主旨。「愛與寬恕」,說出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又能否真的做到? 


最近我留意多了台灣新聞,得知不少關於欺凌事件的報導。比較印象深刻的,就是最近期的國中女生遭七名就讀高中以上的女生施暴。因為一些有的沒的謠言 (亦有傳是有人堅拒充當色情行業,當中太多眾說紛紜了),讓這位就讀國中的小粉遭無理指責,繼而動武。很可悲亦可恥的是,參與動粗的人,有部分與受害者素未謀面,只純粹替身邊所謂的朋友出頭,卻完全不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無論出於朋輩間的義氣還是群眾壓力,都是促成欺凌事件的催化劑。當我再從報導中看見一些為朋輩義氣而施暴的人在電台節目中向受害的小粉道歉,而小粉本人事後亦隨著親人及網友的鼓勵勇敢面對,就更為無奈,同時讓我想起《愛有新世界》這電影中,被欺凌的伊利斯,基斯頓與欺凌者蘇華握手言和的情節。只是,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現實中那欺凌小粉的人最終得面對法律的制裁,然而在電影中的欺凌事件,不分程度輕重,單是道歉及和解就可以了事。當然,在《告白》中森口悠子老師對兩位殺害自己女兒的學生展開一連串報復,倒是一個極端。在日本社會,若非14歲以下犯罪者不用承受法律制裁,也許這種報復事件不會發生。


事實上,無論在任何地方,校園欺凌總是無處不在,可惜有不少學校,不是置若罔聞、漠不關心就是對外隱瞞,八德高中事件正是其中之一。當中的原因相信都能夠估計得出來。校園欺凌,只有透過發達的資訊才得以揭發。任由大部分人都覺得,無論訴諸法律制裁還是息事寧人,一些受到傷害的人,往後又能否真正擺脫心理陰影? 而那些欺凌者,又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至少,一些傳媒推波助瀾式炒作,總會讓本來應該平息的風波沒完沒了,無論被害者還是欺凌者,長久時間都只能活在陰霾及污點中...... 


這套電影,亦讓我想起去年菲律賓人質慘劇。雖然已相隔半年,受害者與他們的家屬所承受的傷痛仍揮之不去。他們無法原諒槍手濫殺無辜的行為,更無法原諒製造不必要悲劇的無能菲律賓警察及政府。失去的,是八個無辜的生命,儘管槍手已遭到制裁,這種事始終實在無法原諒。更甚的是,菲律賓當局一直以來針對這件事都抱持敷衍塞責、看不起香港人的態度,更加深香港人對菲律賓的厭惡及仇恨。然而,除了訴諸法律,這些受害者還可以做甚麼? 很可惜亦很諷刺的是,畢竟事件並非在香港發生,連展開了長達差不多廿天的死因研訊,最終都未能替所有受害者討回公道。雖然後來菲律賓有官員需要為事件問責下台,那些失去了的生命,一輩子都無法挽回......


再追朔菜園村事件,直到現在,不少菜園村村民仍然無法原諒政府為發展高鐵不惜犧牲他們的家園的所作所為。再來就是日本大地震,災民面對龐大天災,除了徬徨亦只有無可奈何及堅強面對;然而對於人為疏忽導致福島核電廠洩漏幅射這近乎無法挽回的結果,東京電力管理層的應對態度卻足以讓不少日本人無法原諒 – 儘管他們以冷靜與和平的態度面對災難帶來的徬徨無助。要想寬恕,除非幅射危機能夠真正解除吧。當我連日來看見這些報導,然後再想起三,四年前我與一位好友遭到惡意中傷的事情 (這件事情,亦曾經透過一套名為《火線交錯》的電影介紹有感而發),突然覺得我們的經歷,相對來說不過是小事一樁。只是,當中畢竟涉及個人的人格傷害,直到現在,我仍不敢貿然寬恕這傷害過我們的人。


對於雞毛蒜皮的事情,尚且可以原諒及寬恕;然而對於影響深遠,甚至近乎無可挽回的事,寬恕與報復,只在於一刻的抉擇......假如大家受到傷害,又會怎樣做? 是選擇原諒還是以牙還牙?

也許我更應該有個疑問,這個世界沒有寬恕只有報復,只因缺乏了「愛」?

話說回來,之前從《311燭光晚會》中看到部分災民守望相助的片段,還有不少熱心的市民透過捐款,加諸演藝界透過勵志歌曲勉勵日本災民,頃刻讓我感受到人間仍然有「愛」……

然後,我想給大家分享以下這首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is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