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對布丁說聲道歉。之前本來真的有想過給《欺詐遊戲》這電影寫影評,不過後來看過以下的電影,就發覺相關的故事情節,對我來說比較容易掌握 – 即使題材既黑暗亦更能反映現實……所以,就請容我先給這套電影寫感想吧?:P

以下這篇文章,將會與上一篇的氣氛完全迴異……

記得看過日劇《愛無罪》,其中一個情節男主角云:「神是為我們分憂的好朋友。」假若這個神真的愛世人,為何要任由社會上的不公義繼續發生?

「不管子女將來變成怎樣,父母都會永遠在身邊愛護、支持他們。」然而在現實中,身為父母的,對待自己的子女,要不溺愛縱容,要不施虐壓逼,要不置之不理。到底有沒真正地發揮「愛」?

孔子曰:「有教無類。」現在有些為人師表的,卻只會教「好學生」,不是「教好」學生;有的甚至誤人子弟,厭惡有問題的學生……

「人與人之間理應坦誠相對、相親相愛。」在現實中卻幾乎變成一種奢求。人與人之間若不互相利用及爾虞我詐已算是非常幸運了。

「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重視及認同。」那麼有很多付出過努力,卻不獲回應,甚至得出了「吃力不討好」的結果的事例又有否被正視?

以上這幾點,正是我看完《告白》這電影後得出來的感想……

話說在《告白》這電影上映時,我在鐵路大堂懸掛著的海報中看見這兩隻大刺刺的字,還以為是甚麼愛情電影就不以為然。但當我再看清楚宣傳海報的內容,再留意網上影評,就發覺整套電影的題材比較特別,最重要的是莫過於當中揭示社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即使這電影已被電檢署列為三級(相當於台灣的18禁),我還是決定去觀賞。

雖然這次是我自成年以來,第一次自己一人前往戲院觀賞三級電影(畢竟一方面沒約同朋友,一方面我寧願與朋友們一同觀賞幽默輕鬆的電影),觀乎《告白》的內容,當中的真正賣點並非血腥暴力,而是對整個社會的光影怪離所作出的種種控訴。若撇除任何暴力成分,這電影不過是透過暗黑的拍攝手法去喚醒社會的良知。我實在不明白,為何這電影在香港上映時會被列為限制級呢,至少,香港有些非限制級的電影比這套電影還要血腥暴力......

只是,不知這類電影,大家又敢不敢看?

一宗表面上是意外,背後卻隱藏殺害的事件,既為這一間本來校風已經欠佳的中學再增添一片陰霾,亦透過行兇者(A君和B君)、行兇者的家人、報復者(在這宗事件中痛失愛女的森口老師)的遭遇及行為,將現實社會上黑暗的一面赤裸地展露於人前......

為顧及沒觀賞這電影的人著想,我不想直接劇透。不過從這套電影的情節,在我的腦海裡不斷地浮現出最近期從各大新聞報導中所得知的種種悲劇……
1. 大約八月期間,一位平時操行良好、在別人眼中是好孩子的中三男生,在毫無徵兆下殺死自己的母親及妹妹。在調查期間,於行兇者的房間發現疑似憤世嫉俗的不明塗鴉。
2. 在六月至七月期間,一位被指受情緒病困擾的高中男生在學校舉行早會期間從天台躍下自殺。事後被發現他在死前曾以「天狼」這網名,在網誌上發表了數千字文章,內容多圍繞學校對他的不公平對待及對整個世界充滿鄙視。
3. 內地一位青年長期受到父母過度保護,長大後仍然依賴父母照顧其起居飲食。 結果在父母雙亡後,因完全無法照顧自己最終落得餓死街頭的下場。這位青年的經歷,其後被拍成記實電影。
4. 三位少年合力將在珠胎暗結下誕生下來的嬰兒埋在山坡中。
5. 去年一位賣帽少女的設計被質疑抄襲某遊戲的標誌,導致觸發一連串網上欺凌,整件事後來隨著時間不了了之,而該位少女的經歷亦給撰寫成自傳出版。
6. 最近從新聞網中看過一篇報導,關於一位失業的,年少時曾受到母親精神虐待的青年被趕出家門後一段日子,因經濟出現拮据,有一天返回家中向家人索取金錢被拒,殺害母親的事件。
7. 韓國一名13歲的男生,因不堪父親反對他攻讀自己志願的學科及對他施以虐打,放火燒死家人。

以上這些事例,不過是在《告白》中的情節給暴露出來的冰山一角而已。只是,當中卻能值得大家對這社會上的陰暗面作出反思......

要是以為所有事情都只有單方面需要負責,那就大錯特錯了。

當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後,在一面倒指責教師沒盡好教育學生的責任時,可有想過教師其實都承受著教育管理層給予的不必要壓力? 可有想過學生的家長在教育下一代時都出現很多問題,導致自己的子女在思想行為方面出現偏差? 當作為父母的一輩自以為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育方式是為子女著想時,可有想過其實自己的子女,會隨時隨著四周的環境有所轉變而逐漸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及思維? 子女的自主權利難道就這樣得遭到壓制及抹殺? 當不斷灌輸自以為最好的物質生活給子女時,可有想過自己的子女真正渴望擁有的是甚麼? 在過度高壓或過度保護的極端環境下成長,子女將來長大後會變成甚麼樣子? 還記得早前看過的某報導,提及過有些被過度溺愛及保護的子女,直到初中仍不懂自行洗澡......

犯錯固然要受到懲罰。在現實中,就算勇於承擔錯失立志改過,不代表會得到別人的原諒,更別妄想別人會給予犯錯者改過自新的機會。這一點,讓我想起去年正生書院的學生,因為搬遷校園的問題而遭某區居民嫌棄他們曾是吸毒者的身分。事實上,除了對待觸犯過法律的人,不論在校園還是辦公室都充斥著這種現象 - 哪怕在自己的朋友圈子,甚至對待家人都是一樣......「寬恕」這兩隻字,甚麼時候逐漸頻臨消隱邊緣?

當大家自以為是最好的時候,可有想過「一山還有一山高」,甚至本來比自己差的人,終有一天會超越自己? 現在有很多人,不管甚麼年齡階層,往往只會自以為是,凡事只以自己為中心。至少,我直到現在仍然非常清楚,在我仍是初中生時,都曾給班主任給予這種評價。亦因為這種評價,讓我日後在待人接物時都盡量特別謹慎自己的言行 - 雖然直到現在,我仍不覺得自己有甚麼改進。有些時候,「自我中心」會隨時害死自己及別人。

別以為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可靠的傾訴對象。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每當聽完別人傾訴心事,漠不關心、甚至來個冷嘲熱諷還好,更甚的是四出散播謠言,製造是非,甚至會利用傾訴者自身的弱點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從我的人生經歷中,實在領教得太多這種事了。這一連串教訓,讓我不會再隨便信任別人,更只會選擇與一些待人率真誠懇的人結交朋友。雖然自問不是交遊廣闊,更與「相識滿天下」這五隻字拉不上關係,但是,至少我能擁有幾位與自己同路的知心友。我不敢談戀愛,多少都怕自己會受到這種傷害……

當大家以為自己正在替天行道,給一些行惡事的人來個沉痛的教訓時,可有想過自己是透過甚麼手段去行駛自己認為的「正義」? 是透過執法機關將作惡者繩之以法,好讓他們面對法律的制裁? 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將別人的惡行拍下來,然後放上網絡,供一群網民充當道德判官? 大家心目中的「正義」的準則及定義又是甚麼? 是自我自律不行惡事,並協助維護循規蹈矩的社會法則? 還是要求別人做出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才算是「正義」?

有誰不知道「生命可貴」? 為何在現實社會中,殺人、自殺等事情一直無日無之? 在提倡「發奮上進」的教育主張時,可有重視過生命教育? 明白生命的可貴,不一定代表會懂得尊重生命。無論輕視自己的生命還是摧殘別人的生命,都是極度自私的所為。然而,為何偏會有這種人? 到底在背後的教育出現甚麼問題? 還是這些人本身缺乏「重視」及「關愛」?

有時我會想,既然明知自己沒任何權力改變現狀,沒有「搏出位」的潛質及意欲,亦不會獲取任何利益,甚至有機會被指責「無聊」、「多管閒事」以至「虛偽」,那麼一直在關心時事,不斷口誅筆伐社會上的不公義到底為了甚麼? 況且,我有時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吃力不討好......

當大家發覺有一天,身邊的人都失去信任及依靠,那麼每一個人的《告白》,到底應該與誰對話?
只能夠與神對話? 「開玩笑而已!」也許,身邊仍然有值得大家信任的朋友……

話說我看了另一篇寫得不錯的評論,亦不介意給大家分享一下:

《告白》:人性陰暗面的白色恐佈 by 香港獨立媒體

最後,我想給大家分享以下這首歌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isi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